探寻文明脉络,讲好文物故事——万林艺术博物馆“中华文物保护传承”志愿服务项目社会实践活动顺利开展 ​

探寻文明脉络,讲好文物故事——万林艺术博物馆“中华文物保护传承”志愿服务项目社会实践活动顺利开展


为大力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青年学生学习了解文物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审美价值、时代价值,增强文化自信,同时讲好文化遗产故事,全国“中华文物保护传承”志愿服务项目、武汉大学万林艺术博物馆志愿服务队师生一行20人,于6月28日至30日,赴襄阳市博物馆、凤凰咀遗址等地开展学习实践活动。


01

6月28日

第一天

在经历了五个小时的大巴车程后,实践队员们到达襄阳,以一碗“襄”气扑鼻的牛肉面开启了第一天的实践之旅。

实践队在博物馆彭蛟老师的带领下首先来到了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水星台,相传为晋代郭璞首次建成,历代又多经修缮,是研究中国古代城市消防的重要资料,也是襄阳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队员们在管理人员的指引下穿过蜿蜒的街巷,登上水星台的36级台阶,在古樊城的城基上看近处兽面瓦当与鸱吻飞檐的古韵,在大火后依旧矗立的台体上远眺如今闹市中林立的高楼。登临古台,回望历史让队员们深受中华文明的震撼。

樊城区·水星台


接下来,实践队来到了襄阳市博物馆,在襄阳市博物馆讲解员的带领下,参观了“江山留胜迹”襄阳古代历史文化展。从史前时期的历史出发,看陶器中碰撞的夷夏文明;融会先秦两汉,察楚墓葬文化中“事死如事生”的生死之度;画像砖流淌着“高山流水”的千古绝唱,车马商贩诉说着七省通衢的要地之史……多个体验互动大屏和三维立体文物展示让队员们倍感新奇,在讲解员生动细致的讲解中,队员们结合我馆“珞珞如石”基本陈列中的文物,展开了对比与深入思考,感受到了千年烟云的脉搏跳动、中华文化的亘古悠长。

参观结束后,实践队员们与襄阳市博物馆陈列部主任杨一,以及陈列展览部、宣教部有关老师交流学习。队员们就自己在参观过程中的疑惑、讲解经历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现场提问。队长周艺瑄及其他实践队员们在交流中对襄阳市博物馆的领导老师表达了感谢,并就我馆与襄阳市博物馆展陈中的共通文物,如基本陈列展中的新石器时代陶器、蒜头壶、铜镜,及“中华文物我推荐”项目中的重点文物人面鱼纹彩陶盆,分享了参观中学习到的历史文化知识,并收获了有关博物馆展陈设计及相关讲解经验。

襄城区·襄阳市博物馆


02

6月29日

第二天

烈日炎炎探田野

手铲叮当访遗迹

顶着32度的夏日酷暑,在武汉大学历史学院考古学系博士研究生伍腾飞、邝漫华的带领下,实践队的队员们穿过一片又一片稻田果园,终于来到了凤凰咀考古遗址的发掘现场。

映入眼帘的是一条护城河,在考古队搭建的长达40米的大棚中,一条“长河”顺势而现,河中还有前两天下雨所形成的积水,在棚子的阴影下更显这条护城河之深。学长向我们解说道:“这只是护城河的一个横截面,这段河道不是40多米长,而是40多米宽。”站在河道旁的我们纷纷惊叹不已,以我们渺小的身躯对比这条千年前人工挖掘的河道,更能体会到远古文明带来的震撼。

学长还向我们介绍了如何根据“河道横截面“,从挖掘的土壤颜色、出土的陶片、土层密度等多个方面推演出当时人们的文明发展状况和生活习惯。考古队使用岩相学、层位学、类型学分析和碳十四测年法断代,借助气相色谱-质谱(GC-MS)进行残留物分析;从深色的土壤判断出曾经焚烧的痕迹,以此推断出这里曾经有人生火做饭;紧实的土壤可能是版筑夯土成墙,而松散的生土则意味着自然形成、没有人类活动;薄如蛋壳的蛋壳杯体现了制陶工艺的进步,北方特色陶器的本地出土反映了文化交流的深入……


蓝天白云汗如雨

碧水青山情似海

在遗址中,头戴草帽、身披防晒衣的学长学姐们带着我们挥动考古人的“本命法器”——手铲,将深埋地底的历史一点点挖掘、一层层剖析。在学姐的指导下,我们也挖出了细碎的陶片,深刻体会到了考古人的专业精神和对这片土地与它背后文明的深沉热爱。


文明起源存江汉

凤凰于飞何灿烂

在凤凰咀遗址进行田野考古实践过后,我们来到了凤凰咀遗址陈列馆。

在陈列馆的中心,彭老师为实践队员们介绍了“生命之树”的设计理念:“这样的形状是为了展示从上至下一层一层通过探方去挖掘,直到认识整个时空之城的形象,同时也意味着‘城市之根’。”

城是社会冲突加剧的产物,是环境与资源优化的结果,是社会控制模式的载体,也是文明的集中体现。汉江中游在史前文化发展上,起着沟通南北,连接西东的作用,是古代文明交流的枢纽。正如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先生所说:“中华文明的起源,不似一支蜡烛,而像满天星斗”,作为探索中国文明起源与发展的一把钥匙,凤凰咀城址的发掘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从遗址内清理出的房址、灶坑、灰坑、灰沟、窑址、烧土堆、瓮棺、土坑墓、土围等大量遗迹,揭示了先民的生活图景和襄阳城的发展历史。

襄州区·凤凰咀考古遗址


城墙内外襄阳景

交融古今映光阴

时间一转就到了下午,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实践队员们来到了襄阳古城墙。

襄阳城源于5200年前的凤凰咀城,其后古邓城、楚王府等接续发展,城址位置总体由北向南,从毗邻汉江支流到干流,体现了先民顺应自然、利用自然的能力。

“襄阳城,本楚之下邑……为楚之北津戍。”西汉前期,襄阳县正式设立,隶属南郡。2001年,襄阳城墙作为明代古建筑,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襄城区·襄阳古城墙


03

6月30日

第三天

30日晴空万里,实践队员来到襄阳名胜、历史遗迹古隆中,开展了对三国文化的学习。历史气息与自然风光交相辉映,实践队员们首先在古隆中的标志性建筑石牌坊前合影留念,上书“澹泊明志”、“宁静致远”的名句已颇具古韵。

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实践队员参观了始建于晋朝的武侯祠,了解诸葛亮从励志成才、勤廉治国到子女教育等多个方面的事迹和思想。栩栩如生的诸葛亮雕像传递着后人的敬仰,在诸葛草庐前,一场表演更是让我们身临其境地体会了“三顾茅庐”的故事。

这里不仅是一片钟灵毓秀的土地,更是一段历史的见证。我们仿佛穿越时空,回到那个战火纷飞的三国时代,感受到历史的沉淀和厚重。这部活生生的历史教科书让我们深感中国历史的悠久而辉煌,也激励我们继承谨慎谦虚、忠诚报国的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襄城区·古隆中


总的来说,这次社会实践活动不仅使队员丰富了文物知识,积累了讲解经验,更加深了对文物保护工作的认识与尊重。通过亲身体验和深入探索,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也更加坚定了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决心,这是一次对历史和文化的深度探寻,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

(文字:方宏哲 林靖涵 宗文苑 王嫣然 张天翼 吴乐扬 图片:孙晨栋 李瑾钰 杨斯琪 方宏哲 陈嘉雯 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