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回顾 | 古琴艺术与楚国文化(艺彩万林第6期)

讲座概况

12月6日,寒风凛冽,爱乐者对于古琴艺术的热情不灭,在教四301教室,我们如约迎来了本学期最后一期艺彩万林,暨古琴艺术的魅力第六讲—“古琴艺术与楚国文化”。

在本节课前半段,欧阳祯人教授为我们补充了上一讲所遗留的内容。(“古琴在春秋时期的盛况”,详见文末链接)


讲座现场


讲座回顾

古琴的发展在春秋时期达到盛况,原因之一在于时人音乐欣赏品味的提高。众所周知,欣赏古琴艺术是有一定门槛的,要对乐曲有切身感受,心境宁静,清风明月方能欣赏古琴,而这样的心境是后天的、需要加以训练的,对于权势熏天之人,他们无法真正实现心境的平静,无法与古琴艺术产生共鸣,因此是无法欣赏古琴艺术的。

在春秋时期的盛况下,当时的琴师皆有意识地去提高自己的古琴艺术,古琴逐渐运用于政治、生活等方方面面。古琴与政治的紧密联系在古籍中多有记载,例如邹忌所言:“大弦浊以春温者,君也。”以古琴的大弦之声喻君主治理之机要,其中体现了黄老道家治国传统上善若水的主张。


讲座现场


对于古琴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欧阳祯人老师为我们援引了百里奚认妻的故事。发迹于市集的百里奚一举成为秦相,从此声名远扬。传说一日,其府上一位浣衣女自请奏曲一首,百里奚答应后只听她操琴唱道:“百里奚,五羊皮。忆别时,烹伏雌,炊扊扅,今日富贵忘我为。……”。琴声婉转,道尽百里奚身世,百里奚这才发现这位女子竟然是昔日的结发妻子,阔别数十年终能相认,两人抱头痛哭,互诉衷肠。故事至此,可见古琴于时人生活还有着联结情谊的妙用。

课程进展大半,张祐堃老师为我们现场演奏曲目《文王操》,娴熟的技法令人拍案叫绝。但正如欧阳祯人教授点评所说,乐曲中的节奏与韵律,体现的情感与旨趣等还是需要我们自己来体验。


张祐堃老师演奏《文王操》


下半段,欧阳祯人教授转向新课时的内容“古琴艺术与楚国文化”,欧阳祯人教授提及他本人曾于2014年在《船山学刊》曾经发表文章《古琴与古代楚国的关系》,本次授课主要是围绕该文展开,更多详细内容读者可翻阅该文。

尽管当前有一派观点持伏羲制琴之说,但欧阳祯人教授认为,七弦古琴只可能产生于农业阶段的神农氏时期。伏羲和神农氏分别为北方和南方的部落首领,神农氏所在之地正是南方古代楚国地区,故曰古琴诞生于神农氏时代的南方地区,古琴艺术滥觞于楚国文化。

楚地自古物华天宝、山清水秀,古琴艺术所仰仗的凤凰和梧桐树的图腾崇拜,深厚、悠久的髤漆艺术,以及养植桑蚕的丝弦背景,都是上古楚国所具有的特色。而且从编钟和古琴的音域来看,两者都与巫风、楚辞更为接近。此外,最古老的四张古琴都是在古代楚国发现的,这又为该观点增添了地下出土材料的论证。

本学期的“古琴艺术的魅力”专题讲座(同时也是“艺彩万林”系列活动)暂时告一段落,最后引用欧阳祯人教授本节课所讲的话作为本学期告终的结语:“古琴不是一个人练出来的,需要的是水涨船高式的增进,弹琴的人多了,自然大家的水平提高了。”

对于艺术的追求与感悟,除了个人的顿悟,更多的或许还是需要大家共同交流与提升。

高山流水觅知音,艺彩万林遇见你,

来年春日必相约再会!


艺彩万林

“艺彩万林”旨在搭建一个创作者与欣赏者之间的交流平台,让创作者发声,让欣赏者共情。      让我们一同在大师的分享中,体悟艺术的真谛;在师生的讨论中,唤醒内心对美的热情。培育人文精神和审美情操,这正是万林艺术博物馆一直竭力实现的社会教育功能之一。      高山流水觅知音,“艺彩万林”遇见你。

前期回顾:活动回顾 | 古琴艺术在春秋时期的盛况(艺彩万林第5期)

征文大赛:征文 | “‘我身边的抗疫故事’——我们在一起——武汉大学抗击新冠疫情特展”特别活动

当前展讯:武汉大学抗疫特展:感悟生命 传递温暖(组图)


(文案:林仪婷 排版:金慧英 审核:陈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