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概况
11月22日,小雪日,寒风瑟瑟,热爱音乐的琴友们不惧寒冷如约相聚在教四301,聆听欧阳祯人教授精心准备的艺彩万林第五期—“古琴艺术在春秋时期的盛况”,一同品味与欣赏古琴之美,现场气氛热烈,室内“春”意融融。
活动现场
讲座回顾
在本节课程中,欧阳老师为我们重点讲了古琴发展至春秋达到的一次小高峰,百家争鸣与古琴艺术发展相结合,人琴合一,加之古琴艺术广泛普及,一时蔚为大观,可谓“盛况”。
首先,老师为我们具体分析了春秋时期古琴艺术盛况空前的原因。他提到的首要原因归于上古时期古琴文化积淀深厚。《周礼》、《礼记》和《仪礼》三书中关于古琴艺术的记载繁多,如《周礼·春官》中就有具体记载“五声”和“八音”。
从有限的先秦传世古籍中我们依然能看到大量与音乐相关的文字记载。从《吴越春秋》中的“断竹、续竹、飞土、逐宍”,到《尚书》中的“萧韶九成,凤凰来仪”,我们不难感受到上古时期宗教与艺术高度统一的状态,历史积淀之深跃然纸上。
欧阳祯人老师
随后,老师给我们分享了上古帝王尧、舜与古琴之间的故事,据说他们皆是爱琴之人。据《史记·五帝记》记载,尧在禅让帝位时把自己的琴也赠送给了舜。送琴可不仅仅是爱乐者的惺惺相惜,更有多重含义。如古琴作为上古权力的象征,转赠琴也象征着将神意传递给下一任帝王;演奏古琴还能让人排解寂寞之情,还可以促使人修养身心,提高性情境界。此外,古琴中还蕴含着治国理民的秘密,赠琴或许也寄托着尧对舜的教导。
紧接着谈到我们熟知的先圣孔子,老师认为孔子对于古琴艺术做出的最大的贡献在于他不仅直接把古琴艺术直接带入了六艺之中,更是竭力向大众推广,使古琴艺术逐渐开始平民化。
古琴艺术得以在春秋时期蔚为大观的原因除了历史文化积淀外,还有生产工具快速发展的原因,如春秋时期铁器的娴熟运用、漆工艺及缫丝技术的发展等,这些都为音律更加精准、个性化的古琴奠定了物质基础。另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音乐水平有了巨大的提高,精美的编钟即可作为例证之一。
课程过半,我们聆听张祐堃老师为我们现场演奏古琴曲目《伐檀》,该曲是由《诗经》中名篇改编而成,原作是一首嘲骂统治者不劳而食的诗歌,表达下层民众的不满,改为古琴曲后曲风清幽邈远,又寄托遥深。
张祐堃老师
一曲终了,欧阳老师为我们点评,他表示欣赏该曲首先离不开对诗歌本身背景的了解,其次还需要个人有丰富的想象能力,就像上节课我们所讲的《平沙落雁》曲子,鉴赏其曲对于主观艺术修养要求较高。
古琴艺术盛况的表现还在于春秋时期古琴曲创作力的旺盛。卫灵公时期的琴师师涓以四时操闻名,他根据四季变换能巧妙地弹出不同的曲子。除却师涓个人才华横溢外,更主要的还是春秋时期良好的艺术创作环境。春秋时期古琴逐渐成为普遍艺术形式,且艺术创作主力军—士阶层逐渐兴起。他们在政治上高度自由,没有体制束缚,同时还能周游列国交流艺术。此外,诸子百家方兴未艾,各种思想层出不穷,为古琴艺术提供了良好的哲学基础。
时光飞逝,转眼本次分享会已至尾声,欧阳教授无不遗憾地宣布本次课程结束,让我们一同期待下一次(12月6日晚上)的讲座。在此提醒大家下次也是本学期最后一场,所以不要错过哦!
艺彩万林
“艺彩万林”旨在搭建一个创作者与欣赏者之间的交流平台,让创作者发声,让欣赏者共情。
让我们一同在大师的分享中,体悟艺术的真谛;在师生的讨论中,唤醒内心对美的热情。培育人文精神和审美情操,这正是万林艺术博物馆一直竭力实现的社会教育功能之一。
高山流水觅知音,“艺彩万林”遇见你。
当前展讯:
武汉大学抗疫特展:感悟生命 传递温暖(组图)
征文大赛:
征文 | “‘我身边的抗疫故事’——我们在一起——武汉大学抗击新冠疫情特展”特别活动
(文案、摄影:林仪婷 排版:金慧英 审核:陈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