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下午13:30,由武汉大学万林艺术博物馆、武汉大学学生社团指导中心、武汉大学历史学院联合举办的“匠心拾粹•我身边的文化遗产”——2017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题活动在武汉大学万林艺术博物馆三楼教授沙龙拉开帷幕。本次活动分为两大板块: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与互动,及记忆中的武汉往事——《江城留声》影片展映沙龙活动。
武汉大学团委陈晓玥副书记,武汉大学团委张焰主任,武汉大学万林艺术博物馆倪婉副馆长,万林艺术博物馆王三山老师,湖北省工艺美术大师、剪纸艺术家蔡骁龙先生出席了本次活动。在启动仪式中,万林艺术博物馆的王三山老师挥毫泼墨,为本次活动题写了主题“匠心拾粹•我身边的文化遗产”。
图为王三山老师题词
随后,由万林艺术博物馆的志愿者们进行了歌舞表演。在美妙的中国风乐曲中,舞者们身着传统汉服,轻盈起舞,舞姿翩若惊鸿,引来在场观众的声声赞叹。而现代舞的意外出现,更是将演出推向高潮,身穿汉服的同学也加入了现代舞的队伍,一起舞动出了时代的风采,体现出了传统与现代元素的完美融合。
文华剧社的同学们带来了原创话剧《天平》选段。该剧本改编自西班牙画家达利的生平,充满矛盾与冲突的剧情紧扣着观众们的心弦,演员们精湛的演技更是吸引观众们的眼球,文华剧社的同学们为观众带来了一场视听的盛宴。
接下来是由苗族新文化协会的成员们为观众进行苗族历史与文化的介绍。观众们体验了苗族的传统乐器芦笙,欣赏了苗族的传统舞蹈,对于苗族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遗产也有了更为具体的认识。
剪纸艺术协会带来了剪纸表演节目《镂空艺术——剪纸》。小巧的剪刀在纸间挥舞,纸片簌簌掉落,一幅幅精美的剪纸艺术品在剪纸艺术协会表演者的“舞动”下完美呈现。
湖北省著名剪纸艺术家、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蔡骁龙随后带来了他的“雕虫小技”,一把剪刀,一张纸,在蔡骁龙先生的手下就化为了一只栩栩如生的蝴蝶,娴熟的技法引得在场观众的声声赞叹。
图为蔡骁龙老师现场剪纸
随后进行的剪纸比赛也是紧张而有序,选手们创作的作品都十分精美,在蔡先生的点评下,观众们也了解了该如何欣赏剪纸艺术之美。
接着,由书画协会带来了《翰墨飘香》书法现场创作。表演者手持毛笔,游刃有余地在宣纸上挥舞着,笔走龙蛇,恣意挥墨,当创作的作品最终被展示出来时,观众们都惊艳于这墨与纸的艺术之美。随后协会成员还悉心教授观众一些书法的基本知识,使观众对书法艺术有了更深入的体会。
京剧昆曲研习社的同学们带来了京剧经典选段《贵妃醉酒》。优美的唱腔余音绕梁,观众们都沉浸在表演中,思绪随戏曲而飞扬。
现场观众学唱京剧名段
到了知识问答环节,观众们的积极性都被调动了起来。主持人提出了15道关于文化遗产的趣味问答题,观众们争相抢答,答对了的观众都获得了活动主办方的精美礼品。
图为现场观众争相抢答
相声小品协会带来了《对口相声表演》,表演者们抖出一个又一个的包袱,精湛的表演令观众们捧腹大笑,现场一时充满了欢声笑语。
春英诗社为观众们带来了节目《寻芳行》。在悠扬的中国风乐曲中,表演者身着汉服,声情并茂地声情并茂地朗诵着自己创作的诗词,为观众们营造了一个深邃幽美的意境。
图为朗诵表演
图为现场观众试穿汉服
晚上18:30,《江城留声》展映沙龙在武汉大学万林艺术博物馆三楼教授沙龙展开。
此次沙龙就徐思原同学的电影《江城留声》为主题,让我们在声音中领略了武汉的发展历程。从汉剧、京剧、歌曲,再到民谣、流行音乐,从武汉汉剧艺术家、歌唱家、京剧家,再到武汉的民谣歌手、武汉大学学生、唱片店老板,在他们的讲述中我们看到了武汉的记忆。电影放映完后,徐思原同学与两位专家老师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更有台下观众关于电影技术等专业方面的提问。
电影展映沙龙活动即将结束时,作为本次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题活动总策划人、武汉大学万林艺术博物馆倪婉副馆长,结合《江城留声》这部电影表现的内涵,为本次活动做了总结发言。
倪婉副馆长说,任何一座城市都有能代表其市民的生活方式、精神文化,都拥有传承价值的东西,这就是这座城市的文化遗产。 七十多年前汉口长堤街那名叫李包的早点师傅怎么也未想到,他在无意间发明的热干面技艺,经过几十年的传承和丰富,如今已成为人们珍惜的精神财富。还有那些当年在汉口码头营生的码头工人们更不会想到,他们卖苦力时声嘶力竭地喊出的码头号子,也成为我们这座城市一笔珍贵的文化遗产……所以说,文化遗产是一个城市的灵魂,是国家和民族的根与魂。今天,万林艺术博物馆与学校部分学生社团和历史学院共同举办这个主题活动,其目的在于向青少年普及文化遗产知识,培养青少年文化遗产保护意识,进而参与文化遗产保护事业中来!
(摄影:田春雨、李璐佳
文字:赵维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