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隼”,我们往往会联想到它犀利的眼神、锋利的爪、强壮的钩状喙…以“咕咕的最好朋友”红隼为首的一众隼科猛禽,常以霸气凶猛的一面示人。但有这样一类隼科成员,体型微小,基本与麻雀差不多大,伯劳与它们一比,都可谓是凶猛的“大型猛禽”了——它们就是隼科小隼属成员。
小隼属共有五个成员,其中两种在中国有分布,分别为红腿小隼与白腿小隼。虽然隼科的特征它们一样没落下,但是微小的体型让他们凶狠全无,尽显萌态。
白腿小隼,是一种黑白配色的小型隼。它们的头顶一直到身体背部是大块的黑色,脸颊到腹部则是均一的白。也许是对大熊猫的配色情有独钟,白腿小隼还有一条粗粗的贯眼纹,配合上白色的眉纹,更加坐实了其“萌禽”的地位。黑白相间的配色在飞羽与尾羽上也得到了延续,次级飞羽内侧在黑色的背景上点缀着白色的小点斑,就像午夜的漫天繁星;尾羽则较为粗放,将点斑换为了黑色横纹,如流星划过。黑白相间的整体配色,让它们收获了“熊猫鸟”的爱称。
白腿小隼标本 万林艺术博物馆藏
白腿小隼虽小,隼科鸟类的习性却是一样不少:它们喜欢活动于森林边缘或开阔原野,常常站立在无遮挡的树枝上寻找观察猎物。当见到蜻蜓或其它昆虫时,它们会主动出击进行空中阻截,饱餐一顿。白腿小隼广泛分布于我国南方,从云南、贵州、广西、广东,一直到江苏、浙江、江西、福建,都有过它的记录。但近年来主要分布于云南西部,福建西北部与江西东南部。如果你要去这些区域,不妨带上望远镜,去寻找它们黑白相称的身影吧!
如果说白腿小隼是“熊猫鸟”,那么黑白红三色的红腿小隼则可以被称为“小熊猫鸟”。红腿小隼相比于白腿小隼的通体黑白,在喉部,下腹部以及腿部加上了一抹橘红色,贯眼纹也更加纤细,显得清秀许多。红腿小隼的习性与白腿小隼类似,也喜欢蹲在树枝尖端等候猎物。在等候时,它们常常脑袋上下点动的同时轻轻地抽动尾巴,看起来如同打嗝一般。食物也大多是一些昆虫与两栖爬行类动物。
红腿小隼标本 万林艺术博物馆藏
说到求偶,红腿小隼的行为也十分有趣。不像其它鸟类一般使用食物作为求偶的礼物,红腿小隼常常带来天然的、纯仪式性的礼物——叶子。当你看见一只小隼叼着叶子站在树枝上,嘘,别打扰它,它可能是在等候自己的心上人(隼)呢。不同于白腿小隼的广泛分布,红腿小隼只在中国的国境边缘分布,只有到云南的瑞丽,盈江等西南边陲地区才能目睹它们的身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