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矛”
战国早期 越王者旨於睗矛 上海博物馆藏
“矛”是古代的一种长柄兵器,在长杆一端装有尖锐的矛头,主要用于刺击。《周礼·考工记·庐人》中对“矛”有着这样的记载:“庐人为庐器,戈六尺有六寸,殳长寻有四尺,车戟常,酋矛常有四尺,夷矛三寻”。
东周 长叶长骹矛 万林艺术博物馆藏
万林艺术博物馆藏该件铜矛年代为东周时期,属于长叶长骹矛。刃长而窄,中脊稍有鼓起,两刃与中脊之间有浅血槽,骹与矛头分界不明显,长骹直贯锋尖,呈筒状,可插柲,骹中部收束且有穿孔,可用于贯钉固定,整体素面。
二、“矛”的形制
“矛”是一类结构较为简单的青铜兵器,纵观欧、亚、非大陆,青铜矛可分为铤(tǐng)式矛、插叶矛、骹式矛三大类,中国境内迄今所见青铜矛为绝大多数都是骹式矛。
完整的骹式矛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分别是矛头、矛柲(bì)、矛镦(duì)。
1、矛头分为身和骹两部分。
(1)矛身:中部为脊,脊两侧为叶,叶侧为刃,两刃前聚成锋。
(2)矛骹:连接矛脊的銎,它一般前粗后细用以纳柲,也称为筩(tǒng),骹口或有箍边,用以防止矛骹开裂。部分骹管下部或有系(纽、耳穿)和钉孔,用以绑缚装饰物和加固矛头,如《诗经·国风·郑风·清人》中提到的“二矛重英”,“二矛重乔”,但大多数情况下,装饰物在埋藏过程中已腐朽不现。
2、矛柲又名矜(qín)。《说文解字·矛部》中就提到“矜:矛柄也”。柲有木柄和积竹柄两种,积竹柄又名籚(lú),《说文解字·竹部》也提到“籚:积竹,矛戟矜也”。
3、矛镦(duì),即矛柲末端的平底金属套。《说文解字·金部》记载道“镦:矛戟柲下铜鐏(zūn)也”。
三、“矛”的出现和演变
矛的出现可溯及欧亚大陆的旧石器时代,有木、骨、角、石等多种材质。在欧洲旧石器时代晚期,石矛作为狩猎和作战的主要武器,装木柲后既可突刺,又可投掷,发现数量很多;而后在新石器遗址中同样常发现用石头或兽骨制作而成的矛头。
黄陂盘龙城出土青铜矛
中国的青铜矛始见于商朝中期,在这个特殊的时代,战争促进了兵器形制的演进。商代青铜矛的出土地点主要分布在中原地区,特别是河南安阳殷墟一带,但时间较早的在湖北黄陂盘龙城中出土,其中三件典型铜矛分别出土于楼子湾墓、李家嘴墓和杨家湾灰坑。
两周时期,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青铜矛的制作也逐渐变得精湛,矛身和骹部铸造工艺变得复杂,且多刻有铭文或装饰有华美纹饰,有的还镶嵌金银、绿松石等珠宝。
四、结语
矛的历史悠久,从木、骨、角、石等多种材质发展到殷商时期的青铜矛,作为青铜时代中冷兵器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基本形制虽然简单,但其具体形制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演变,后世中国古代的冷兵器“枪”(最主要的冷兵器之一)就是由“矛”演变来的,故矛也是探讨和研究古代兵器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 郭宝钧:《殷周的青铜武器》,《考古》1961年第2期。
2. 沈融:《商与西周青铜矛研究》,《考古学报》1998年4期。
3. 朱凤瀚:《古代中国青铜器》,南开大学出版社,1995年。
4. 李刚:《中西青铜矛比较研究》,《中国历史文物》2005年第6期。
5. 胡保华:《中国北方出土先秦时期铜矛研究》,吉林大学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11年。
6. 苏荣誉:《论早期南方风格青铜矛——兼及早期青铜铍》,《东南文化》2023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