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爵
爵是我们最熟悉的青铜酒器之一。
《说文》中记载:“爵,礼器也。象雀之形。中有鬯(chàng)酒。又,持之也”,《诗经·小雅·宾之初筵》也有“酌彼康爵,以奏尔时”一说,其中“康爵”的意思就是空的酒杯。
它同时也是青铜礼器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礼记·礼器》中:“宗庙之祭,贵者献以爵,贱者献以散”,《仪礼·士冠礼》中也提到“以官爵人,德之杀也。死而谥之,今也。古者,生爵,死无谥”。即古代将使用爵作为身份、地位的物化表现形式,体现贵族阶级非同一般的地位与权力。
爵在成语中也多带有社会等级的意义。如出自《宋书·邓琬传》中的“卖官鬻(yù)爵”,它意思就是统治阶级靠出卖官职、爵位来聚敛财富,形容阶级腐朽、政治腐败。
爵的器型则以三足、有流、有鋬(pàn)为特点,甲骨文和金文中的“爵”字正是这种器物的独体象形。
青铜爵 万林艺术博物馆藏
万林艺术博物馆藏的该件铜爵年代为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铜爵的整体造型庄重,形体规整匀称。爵上部有流、有尾、有柱;流较长且平缓,流横截面为较浅的U字形,流壁稍厚,流尾较宽,尖锐状尾上翘;菌状双柱立于流、鋬之间的口沿上,上有涡纹;腹壁近于垂直,下腹鼓垂,圜(huán)底弧度较大,三足修长作三棱刀状;鋬为圆形兽头鋬,腹部饰回纹为地纹的兽面纹,流和尾下有扉棱。
二、爵的用途
商周时期的青铜爵为酒器,是自宋代金石学家定名后的传统观点,现在多为盛酒器、注酒器、温酒器(或称之为煮酒器)和饮酒器四种观点,另外,还有多种用途兼用的说法。
较多人认同爵为饮酒器和温酒器,或同时作为饮酒和温酒器。
商 青铜瓿 武汉博物馆藏 鸟形盉 山西博物院藏
商 黄觚 上海博物馆藏(图片来源@逛博物馆的老父亲) 商 司巧母大铜圆斝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1)饮酒器:除根据文献中记载的爵的使用情景推测其为饮酒器外,与铜爵配套的酒器,如盉(hé)、斝(jiǎ)、尊、瓿(bù)等,包括觚(gū),都不及爵适合用作饮酒。且青铜酒器中又以饮酒器为重,而爵自始至终在青铜酒中都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甚至可以说是核心地位,因此,爵被定性为饮酒器。
底部有烟熏火燎所致烟炱痕迹的爵 陕西沣西遗址出土
(2)温酒器:在四十年代初容庚先生作《商周彝(yí)器通考》时,就将爵归入了“煮酒器”,主要根据是其所藏一件父乙爵腹下有烟炱(dài)痕。时至今日,底部有烟熏火燎所致的烟炱痕迹的铜爵在遗址中多有发现,如陕西沣(fēng)西遗址。
此外,还有傅晔先生发表《金爵新论》一文中提出了“铜爵滤酒说”,以及李少龙先生在《青铜爵的功用、造型及其与商文化的关系》一文中提出了“浇酒敬神说”。
三、爵的演变
铜爵根据自身形制花纹的特征变化,辅以与其他配套酒器的组合变化可分为三期。
早期为二里头文化第三期至二里岗上层文化时期,是爵的滥觞和发展期。此时的爵形制稚拙,器体薄,平底,流尾多窄长,柱不发达,三棱锥状足,纹饰有凸弦纹、饕餮纹等,无铭文。
中期主要指殷墟文化一、二期,包括二里岗文化与殷墟文化之间的“过渡期”,是铜爵的成熟时期。此时爵的形体匀称秀丽,流行圜底,流尾稍宽短,涡纹菌状柱,最常见流行素面鋬,出现兽头鋬,三足多呈刀状,纹饰仍为凸弦纹和饕餮(tāo tiè)纹,少数装饰豪华,在鋬下出现铭文。
晚期的时间段大致在殷墟文化三期至西周中期,是铜爵的鼎盛至消亡期。此时爵器体厚实凝重,型制庄严肃穆,深腹,流尾宽短,罕见单柱,从流行兽头鋬演变至弦纹爵多素鋬、饕餮纹爵多兽头鋬,多有扉棱,纹饰退化且趋于两极,一般皆有铭文。
综观铜爵的整个发展过程,铜爵整体的演变趋势为:器体由轻薄到厚重;器形由原始稚拙到匀称优雅再到庄严厚重;饕餮纹由简至繁,又由繁至简。
四、结语
铜爵在商代和西周青铜礼器中占据了及其重要的地位,除了“在礼实大”、“设施至广”之外,还是“明贵贱、辨等列”的标尺。且铜爵是商代和西周考古学上前后相袭、自成系列的一种典型器物,因此,我们可以从铜爵窥见商周青铜酒器的辉煌一角。
参考文献
1. 傅晔:《金爵新论》,《文博》1992年第4期。
2. 杜金鹏:《商周铜爵研究》,《考古学报》1994年第3期。
3. 李少龙:《青铜爵的功用、造型及其与商文化的关系》,《南开学报》1999年第1期。
4. 贾洪波:《关于商周青铜爵用途之说的检讨》,《殷都学刊》2001年第4期。
5. 胡洪琼:《略谈酒器爵》,《殷都学刊》2016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