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铜壶是什么样的
青铜器中的壶为酒器,亦为水器。
如《仪礼·聘礼》中提到:“八壶设于西序”,并注“酒尊也”;《周礼·挈(qiè)壶氏》则提到:“掌挈壶以令军井”,并注“盛水器也”;唐代诗人温庭筠的《鸡鸣埭(dài)曲》中也提到:“铜壶漏断梦初觉,宝马尘高人未知”,此时的铜壶为古代计时的漏器,用铜壶盛水滴漏来计时刻,即铜壶刻漏,这个词也被引申为时光正在流逝。
铜壶 万林艺术博物馆藏
万林艺术博物馆艺术博物馆也藏有一件铜壶,与以上这些均不同,这件器物属于战国时期楚文化的典型铜壶,为圆壶。侈口承盖,盖面呈弧形隆起,方唇,上有三个环形钮,均作卷云状;长颈,溜肩,最大径在肩部,鼓腹,上腹两侧各饰一个衔环铺首,下腹内收,平底,喇叭状高圈足。除铺首衔环为兽面外,器体通体素面。
二、铜壶的发展特点
战国 魏公扁壶 故宫博物院藏
战国 鸟盖瓠壶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战国 青铜提梁壶 晋中市博物院藏
青铜器中的壶自商至春秋、战国,下至秦汉,一脉沿续,发展未曾中断,尤其盛于西周晚期,又以方壶和圆壶为主流。春秋时期承西周旧制,以方壶为主体,战国秦汉时期则以圆壶为主流。另还有提梁(链)壶、扁壶和瓠(hù)壶三种形制。
圆壶的形制也因时代不同而变化。商代的圆壶多扁圆形,有贯耳;西周时期则多长颈、圆腹,有盖,兽耳衔环;春秋时期多扁圆,椭方,长颈,常以伏兽为耳,莲瓣为饰。
发展到战国时期,圆壶又出现了新的特点,此时几乎各文化类型均有圆壶出土。伴随着礼乐制度的土崩瓦解,具有列国文化特征的铜器日益兴盛,形成了新的时代特色,地域性特征凸显,并与其他文化类型相融合,传播范围更为广阔。且社会的需求推动了青铜冶铸业的发展,器物的数量也同样增加。
三、楚文化中的铜壶
曾侯乙墓联禁对壶 湖北省博物馆藏
楚人也具有自己独具特色的酒文化风貌,酒器式样繁多,铸造精美,功能齐全。青铜壶即为重要的酒器种类之一,其中曾侯乙墓联禁对壶便是楚文化青铜造壶艺术的精美的代表作。
嵌红铜画像铜壶 河南博物院藏
与本馆馆藏铜壶形制较为类似的楚式铜壶,可见1990年河南省淅川县和尚岭2号墓出土的嵌红铜画像铜壶。此件器物除器形相似之外,较为有特点是壶身表面嵌有七层不相同的红铜画像纹饰,其中斗兽纹样是应是受了中原文化的影响所致,可以作为中原文化与楚文化互相交流与影响的实证。
四、小结
作为酒器和水器,青铜壶经常出现在巫术、祭祀、仪礼、宴饮、娱乐以及丧葬等社会活动之中。因此,在两千多年后,我们观赏铜壶的时候,似乎可以通过它窥见先秦楚人的丰富生活。
参考文献
1、朱凤瀚:《古代中国青铜器》,南开大学出版社,1995年。
2、吴升仁、熊跃泉:《略论淅川和尚岭春秋楚墓》,《江汉考古》2001年第1期。
3、吴小平:《汉代铜壶的类型学研究》,《考古学报》2007年第1期。
4、刘桂华:《论楚国酒文化风貌——以《楚辞》与楚系青铜酒器为例》,《荆楚理工学院学报》2017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