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介绍的鸟类看起来不知怎的有点眼熟,总觉得很久以前就在哪见过。是在哪呢?哎呀我知道了——这长尾巴,不是小时候陪奶奶看京剧时,演员头上那两根长长的冠子嘛!原来是这种鸟的尾羽呀!
在京剧行头里,那有着长长羽毛的头盔叫做翎子,或称雉尾。演技高超的京剧演员戴上戏盔,只需轻轻摇动脑袋,就能让这对修长的翎子甩出花来,或摇或颤,上下翻舞,即使没有唱词,也能传达出戏中人物的喜怒哀乐。传统上,翎子要用白冠长尾雉雄鸟的尾羽来制作,从根部到羽毛末梢,最顶级的翎子长度可达七尺以上,通常表演所用的,也有五六尺之长。
京剧演员戏盔图
一尺是多长呢?大约33.3厘米。掰掰手指这么一算,白冠长尾雉的尾巴要快两米长了呀!不愧是叫长尾雉!雉科长尾雉属全世界有5种,除了铜长尾雉是日本特有种外,其余4种中国皆有分布,这其中除了黑颈长尾雉,剩下的3种都是我国特有种——白冠长尾雉、白颈长尾雉和黑长尾雉。万林博物馆则收藏有白冠和白颈两种长尾雉的标本。虽然雉科亲戚长尾巴的不少,但长尾雉属成员的尾巴明显要长得多,尤其白冠长尾雉更是鹤立鸡群,凭着可达2.4米长的尾巴一举拿下最长鸟类自然尾羽的吉尼斯世界纪录。
我猜这时候就有人要举手提问了:孔雀的尾巴那么长,难道没有白冠长尾雉长吗?这里就要解释下“尾羽”和“尾上覆羽”的区别。平时我们看到的大多数鸟类,身体最后面的羽片都是尾羽,在飞行中通常起到舵的作用,帮助鸟儿调整方向。尾羽和背的连接处还有一块羽毛,叫做尾上覆羽,顾名思义,是生长在尾羽的上方,覆盖住尾羽根部的羽毛。孔雀开屏,开的那个长满眼斑的漂亮大扇子不是尾羽,而是极度特化的尾上覆羽,特化到长度远远超过并完全覆盖尾羽,花纹光彩艳丽。那孔雀真正的尾羽呢?站到开屏孔雀的屁股后面就能看到啦!短短的毫不起眼,全靠这排尾羽在背后默默支撑,孔雀才能开屏。所以真正的尾羽最长桂冠,还是要颁给白冠长尾雉。
说了那么久尾巴有多长,白冠长尾雉本身的模样也很漂亮。它们是典型的雌雄异型的鸟类,雄性华丽,雌性朴素。雄性白冠长尾雉的眼周有一圈窄红色裸皮,头部黑白相间,头顶、喉及颈部是白色,眼睛下方还有一块白斑,面部是一块带状黑色,在脑后连成一圈,围着头顶,像戴了个小白帽。白色颈部之后又有一圈黑色,整体看来,白黑间杂错落有致。颈基部、背部、胸的上部为金黄色,每片羽毛都有黑色羽缘,组合在一起好似片片鱼鳞;胸下部和两胁的羽毛则是白色,羽缘是深栗色。腹部栗褐色,中间有一大块黑色。翅膀上的覆羽呈白色,羽缘是黑色;飞羽暗褐色,羽片表面具有棕黄色的横斑,次级飞羽还有棕黄色的羽端。修长的尾羽有20根,中央二对最长,外侧的逐渐变短;中央尾羽白色,布满黑色和栗色并列的横斑,羽干灰褐,羽缘则转为棕褐色;最外侧的短尾羽几全是棕褐色,仅在内翈上具暗褐色横斑。
白冠长尾雉雄性标本 万林艺术博物馆藏
雌性白冠长尾雉就灰扑扑的,头顶、颈后、眼先以及耳羽是暗褐色,有颊纹与耳羽相连,额、眉纹、头侧、喉部以及颈圈为棕黄色;颈部下端至背部的羽毛黑色为主,羽干具有白色矛斑,羽片具有浅褐色羽缘,表面密布细碎蠹状斑;胸部和胁部浅栗色,具有浅黄色羽缘和矛状纹,腹部淡黄色。翅上覆羽灰褐色,同样密布浅棕色杂斑;飞羽黑褐色,具有杂以黑点的褐色横斑。尾羽虽然没有雄鸟那么夸张,但也十分修长,中央尾羽棕褐色,具深褐色横纹和细碎斑点,向外侧的尾羽则逐渐转为栗色,横纹转为黑色和白色,长度也逐渐缩小至内外翈基部。
白冠长尾雉
白冠长尾雉栖息在海拔300-2500米的山区林地,以植物根茎、果实、种子和昆虫为主食。虽然尾巴很长,但一点也没有拖累飞行,事实上它们很擅长飞行,能拔地而起一下飞到数米高的树枝上,也能向远处快速飞行并急停降落。白冠长尾雉性格胆小谨慎,十分机警。冬天它们常集合成小群活动,到了繁殖季则分散开各寻配偶。此时的雄鸟十分好斗,为了争抢心仪的雌鸟常常大打出手。
虽然观看京剧表演可能是件赏心悦目的事,但对白冠长尾雉本尊来说就没那么美好了。“鸡毛出在鸡身上”,怀璧其罪便是白冠长尾雉命运的真实写照,华丽的戏盔上承载着一个种族的血与泪。这种中国曾经广泛分布的特有雉类,由于栖息地破坏以及人们对其尾羽贪得无厌的追求,种群正在快速衰退,仅碎片化地分布于陕西南部、湖北西部、安徽西部及河南南部、四川东部、贵州大部的数十个保护区内,但目前也仅有少数保护区的种群密度有所恢复。保护现状的危急,使白冠长尾雉被提升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愿未来我们还能看到这些飘逸而华美的长尾雉在山林内自由起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