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奇万林——基本陈列科普专栏(文物:屈家岭文化彩陶纺轮)


屈家岭文化是长江中游重要的新石器文化,其年代距今大约5300-4500年。这一时期随着稻作经济发展,社会分化、原始宗教活动的出现,这一地区开始迈入文明的门槛。陶器与史前先民的生活关系密切,小小的彩陶纺轮,映射着先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世界。

一、纹饰种类、起源

彩陶纺轮图案大都绘于纺轮的一面,组成纹饰的基本元素有麻点、直线、弧线、曲线、印点,它们组成同心圆或辐射线图案,还有浑然一体的漩涡纹。 这些风格各异、精彩纷呈的彩色图案,应该是当时纺织品花纹图案的再现。纹饰的线条以各种方式通过轴心,也可能是纺轮旋转时的视觉形象的表达。

二、纹饰发展过程

屈家岭文化彩陶纺轮数量多,纹饰丰富多彩。如左图中的纺轮从1号到3号,纹饰从较为随意的图案变得越来越规整,大小也根据不同的使用要求做了改变,进而产生了大直径的纺轮。而纺轮4上的漩涡纹,经过向5、6纹饰的过渡,慢慢地向7和8过渡。

(图片来源:知网)


三、纺轮用途

关于纺轮的用途有两种不同的看法:有学者指出彩陶纺轮的花纹与旋转有关,当纺轮转动时,这些纹饰产生一种快速的动感,不仅可以增加美感、消除疲劳,而且还能满足人们希望纺轮快转动、多纺好纱的理想和追求。还有学者认为纺轮的数量显然超出常规用量,所以它们不是日用的纺轮,而是原始宗教的法器,如屈家岭先民通过漩涡来寄托自己对水的崇敬畏惧和感谢之情。


彩陶纺轮 万林艺术博物馆藏



四、使用方法


纺轮在新石器时代遗址中被广泛发现,它们的出现使纺织产业初露端倪,纺轮使用方便且易于携带的特点使其成为新石器时代普遍使用的纺织工具。可以说纺轮的出现不仅开辟了人类使用工具进行纺织加工的技术先河,也为人类纺织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