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留痕凝简帛,沧桑正道载家邦。2025年6月6日上午,“家国信史--长江中游简牍文物展”于武汉大学万林艺术博物馆盛大启幕。
出席本次开幕式的有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二级巡视员官信,武汉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何莲,武汉大学人文社科资深教授陈伟,湖北省文旅厅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处处长卢申涛,湖北省博物馆党委副书记王先福,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龙永芳,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张春龙,长沙简牍博物馆馆长马代忠,副馆长王倩,荆州博物馆党委委员、纪委书记李华,里耶古城(秦简)博物馆副馆长朱家司,武汉大学宣传部副部长司文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综合室主任段玥君,历史学院院长杨国安,出版社社长罗春明,图书馆党委书记尤传明,万林艺术博物馆副馆长彭蛟,历史学院师生代表,以及光明日报、中国新闻社、湖北日报等新闻媒体代表。武汉大学图书馆、万林艺术博物馆馆长董有明主持开幕式。
武汉大学图书馆、万林艺术博物馆馆长董有明主持开幕式
开幕表演
首先,由万林艺术博物馆志愿者带来舞蹈表演。志愿者轻盈的舞步和优美的舞姿,带领大家走入传统文化的多姿世界,彰显了青春之活力与文明之悠久。
随后,志愿者们带来了古乐表演与书法展示,当宫商角徵羽的天地和鸣响起,于翰墨淋漓间,传统音律之美缓缓流淌、汉字之美璀璨绽放。
领导致辞
武汉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何莲致辞,代表武汉大学向共同主办本次展览的各单位以及莅临现场的领导、嘉宾、专家、学者、社会各界朋友表示衷心感谢和热烈欢迎。她指出,本次展览不仅是长江流域简牍文化交流碰撞的鲜活例证,更是家国情怀的精神复振。武汉大学作为简牍整理与研究的重要阵地,也将继续不忘初心、立德树人,持续推动简帛学科发展与人才培养。
武汉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何莲致辞
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二级巡视员官信在致辞中表示,简牍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重要佐证、国家文明进程的关键证据。本次展览的举办意义重大,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简牍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的切实落实。接下来,湖北省也将不负嘱托,继续加强顶层设计,推动简牍研究的创新性发展,让“冷门绝学”走进公众视野,服务传承发展。
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二级巡视员官信致辞
湖南省长沙简牍博物馆馆长马代忠指出,湖南和湖北作为中华简牍文明的“黄金聚宝盆”,承载着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多元一体的壮阔画卷。此次展览是湖湘文化与荆楚文明血脉相连的见证,更是学术共同体精神的生动诠释。以简牍为媒,从即刻启程,共书湘鄂友好佳话,共启简牍研究新篇章。
湖南省长沙简牍博物馆馆长马代忠致辞
武汉大学人文社科资深教授陈伟在致辞中再次强调简牍对于中华文明和历史发展的重要意义,而本次展览作为简牍研究成果的最新集中展示,将对简牍研究及推广产生深远影响。武汉大学作为简牍研究重镇,在未来也将继续加强对外合作交流,为新时代简牍研究作出应有贡献。
武汉大学人文社科资深教授陈伟致辞
揭幕
在热烈的掌声中,领导嘉宾们共同为“家国信史--长江中游简牍文物展”揭幕。随后,在万林艺术博物馆学生志愿服务队讲解员的带领下,与会嘉宾与到场师生们参观本次展览。
揭幕
参观
展览介绍
为深入贯彻2024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梳理和展示长江中游简牍研究成果,进一步深化多方科研合作与学术交流、促进人才培养,武汉大学联合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湖北省博物馆、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长沙简牍博物馆、荆州博物馆、里耶古城(秦简)博物馆、云梦县博物馆等共同主办本次展览。
本次展览在万林艺术博物馆一、二层展厅展出,展期持续至2025年8月15日。展出了最早完整的“九九表”、“中华第一长文觚”、“十二年质日”、“秦二世元年诏书”、“二十八宿占”等各类重要简牍文物共计220余枚,其他相关文物20余件(套),是长江中游简牍文物首次集中展示。

方寸简牍上,凝聚着长江中游的千年历史;泼墨铭刻间,记载着华夏民族的文脉华章。本次展览既是对千年文脉的庄严致礼,亦是为简牍研究注入时代清泉。当斑驳竹木褪去岁月尘埃,当墨痕字迹重现先贤智慧,流连其中,得聆简牍私语,共飨文化盛宴!
(文字:张语涵 图片:林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