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成果展· 武汉大学专题展‘月涌大江流’”盛大开幕

2025年3月6日上午,“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成果展·武汉大学专题展‘月涌大江流’”在万林艺术博物馆盛大开幕。

浙江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黄先海,武汉大学党委副书记屈文谦,两校党委宣传部、博物馆、图书馆、出版社等相关单位负责人,湖北省图书馆、武汉美术馆负责人、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南民族大学、湖北大学等高校图书馆、博物馆负责人和师生代表参加开幕式武汉大学图书馆、万林艺术博物馆馆长董有明主持开幕式

 

武汉大学图书馆、万林艺术博物馆馆长董有明主持

开幕表演

 

 

万林艺术博物馆学生志愿者林靖涵主持程前介绍

开场由武汉大学图书馆、万林艺术博物馆馆员带来舞蹈表演《盛世》。舞台上,灯光璀璨,音乐悠扬,馆员们身着华丽服饰,以灵动的身姿和优美的舞步,生动展现了盛世的辉煌与繁荣。他们的舞姿时而轻盈飘逸,时而刚劲有力,将观众带入了一幅河清海晏、国泰民安的美好画卷。

 

 

领导致辞

武汉大学党委副书记屈文谦致辞,他指出“中国历代绘画大系”项目承载着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本次专题展基于该项目成果,精选300余幅中国历代绘画高清调色打样稿,勾勒千古丹青,讲述长江文明、荆楚故事,是中华文脉传承的生动体现。他强调,武汉大学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此次与浙江大学的合作,将有效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彰显文化自信,共同谱写中华文化传承创新的新篇章。

 

武汉大学党委副书记屈文谦致辞

 

浙江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黄先海在致辞中表示,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批准,二十年来一直高度重视、持续关注的一项规模浩大、纵贯历史、横跨中外的国家级重大文化工程。 他指出,浙大与武大两校起源上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更在发展的过程中始终保持相互呼应、相互支持的友好关系。今日“大系”成果特展来到武大,既是两校合作的里程碑,更是人文艺术交流的深化之举。期待通过合作厚植艺术沃土,培育兼具人文底蕴与创新能力的英才,也衷心期盼赓续武大与浙大百年协作传统,携手书写高等教育发展的时代新篇!

 

浙江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黄先海致辞

 

教师代表、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教授袁诚在发言中阐述了本次展览的多重价值。她指出,展览具有独特的艺术档案价值,勾勒出中国绘画发展脉络,展现中华文化底蕴;具有艺术学习价值,为艺术工作者和爱好者提供学习经典的机会,且创新策展思路,融合展示馆藏鸟类标本,将艺术与自然、传统与现代巧妙结合;还具有艺术教育价值,能提升师生艺术素养,培养大学生审美精神和文化自信,同时让社会观众感受传统绘画魅力。

 

教师代表、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教授袁诚致辞

 

学生代表、武汉大学历史学院2023级本科生房若熙在发言中分享了自己的感悟。她表示,博物馆是文明的殿堂,展览中的画作是先辈艺术家对时代的回应,承载着精神传承。作为新时代青年,肩负守护和创新文明的使命,应在学习和实践中传承文脉,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学生代表、武汉大学历史学院2023级本科生房若熙发言

 

揭幕

 

 

 

致辞结束后,屈文谦副书记、黄先海副校长、武汉美术馆馆长陈勇劲、袁诚教授共同为展览揭幕。随后,在万林艺术博物馆学生志愿者讲解员张馨怡的带领下,与会嘉宾与师生代表集体参观展览。

 

 

 

展览介绍

 

“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成果展·武汉大学专题展‘月涌大江流’”,由武汉大学与浙江大学携手举办,是一场聚焦中国历代绘画艺术的文化盛宴。

 

主题展共展出300余幅历代名画高清调色打样稿,其中包含《女史箴图》《游春图》《秋江渔艇图》《听琴图》《富春山居图(剩山图)》《千里江山图》《芙蓉锦鸡图》《瑞鹤图》《桃花鸳鸯图》《云山墨戏图》《九歌图》《昭君出塞图》《前后赤壁赋图》《黄鹤烟波图》《晴川揽胜图》《江夏四景图》《长江万里图》等一系列经典名作。

 

本次展览以国家级重大文化工程“中国历代绘画大系”的恢成果为基石,选取汉唐至明清的经典佳作勾勒出中国绘画发展的整体历史脉络,而后拣选‌含有长江文化元素的典型画作彰显地域特色,融汇长江流域的山水人文,旨在以艺术之眼观照文明嬗变,以笔墨之力叩响民族精神。它不仅是对传统美学的致敬,更是一场唤醒历史记忆、凝聚文化共识的盛典,为时代奏响一曲“江河与文明共生”的磅礴乐章。

 

                                                                                                      

(文字:李延珺、杨斯琪   图片:龙泉、孙晨栋、杨斯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