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成果展·武汉大学专题展“月涌大江流”预告

 

长江浩荡,文脉绵长。

2025年初春,一场以丹青为舟、沿江而来的艺术盛宴即将启幕。

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成果展·武汉大学专题展“月涌大江流”,

以千年笔墨为经纬,

邀您共赴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话,

于尺幅之间览尽千年中华文脉、万里长江风华。

中国绘画,是华夏文明的无声史诗,亦是文化自信的璀璨注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每一种文明都延续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本次展览以国家级重大文化工程“中国历代绘画大系”的恢弘成果为基石,选取汉唐至明清的经典佳作勾勒出中国绘画发展的整体历史脉络,而后拣选‌含有长江文化元素的典型画作彰显地域特色,融汇长江流域的山水人文,旨在以艺术之眼观照文明嬗变,以笔墨之力叩响民族精神。它不仅是对传统美学的致敬,更是一场唤醒历史记忆、凝聚文化共识的盛典,为时代奏响一曲“江河与文明共生”的磅礴乐章。

本次主题展共展出300余幅历代名画高清调色打样稿,其中包含《女史箴图》《游春图》《秋江渔艇图》《听琴图》《富春山居图(剩山图)》《千里江山图》《芙蓉锦鸡图》《瑞鹤图》《桃花鸳鸯图》《云山墨戏图》《九歌图》《昭君出塞图》《前后赤壁赋图》《黄鹤烟波图》《晴川揽胜图》《江夏四景图》《长江万里图》等一系列经典名作。

 

 

序章

殷殷嘱托,文化之光

久久为功,绘梦成真

 “中国历代绘画大系”项目历经二十余载春秋,跨越四个“五年计划”,终成鸿篇巨制。从《宋画全集》的编纂出版,到“中国历代绘画大系”的全面启动与扩展,每一步都凝聚着习近平总书记的关心与指示。他亲自引领、亲力推动,让这一项目成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典范。

“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浙江精神指引下,“中国历代绘画大系”项目组承续前人未竟之志,历经千辛万苦,穿越千山万水,抢救保护流散海内外的古代绘画遗产。他们建立起浩大的历代绘画精品图像数字化资源库,解决了古画名迹“藏用两难”的历史性难题。通过数字化手段,他们汇集了各国收藏的珍贵绘画图像,填补了中国古代绘画史的空白。同时,项目组还积极推动两岸文化交流,完成了两岸宋画出版工作,为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第一篇章·千古丹青

秦汉墨迹以形写神,将飞檐下的瑞兽、壁画中的仙踪化作民族共同的语言;宋代画卷则在工丽与野逸间,以山水丈量天地,以花鸟装点人间。元人提笔,书画“言志”,挥洒出家国天下的淋漓墨色。明代承继两宋“院体”之风度,启帷文人画之华章,以狂草般的大写意劈开陈规,流派纷呈、群星璀璨,共绘明丽煊耀之灼灼盛景。有清一代,师古者集前代之大成,革新者破百世之陈规,更有西洋光影悄然融入东方笔韵——这五千年丹青长河,何尝不是一部用色彩书写的精神史诗?

 

(唐) 韩幹 照夜白图(局部)

 

(宋) 李唐(传) 晋文公复国图(局部)

 

     ( 王时敏 仿王蒙夏日山居图        

             

第二篇章·天地江流

不尽长江

自楚地荆门云开处,一江碧水出平野,载着千年舟楫的倒影东去。烟波尽处的凌云楼阁,春岸垂杨的缱绻风姿,皆化作丹青里起伏的线条——那些被江水浸润的山川形胜、檐角飞举的人文奇观,滋养了无数笔底烟霞,让长江的馈赠,终在墨色里永恒。

 

 夏珪 山市晴岚图

 

 赵原 晴川送客图

 

 戴进 长江万里图(局部)

 

生灵百态

江畔蒹葭苍苍,汀洲鹤影翩跹,生灵的呼吸在绢帛上苏醒。先民以笔锋触摸游鳞跃波的欢欣,捕捉草虫振翅的刹那,工笔纤毫与写意淋漓间,藏着对草木荣枯的敬畏。一羽一叶皆成偈语,墨痕深处,流淌着与万物共生的东方哲思。

 

 佚名 芦鹭图            佚名 寒柯山鹧图

 

 

 

 

 钱选 草虫图

 

 王渊 秋景鹑雀图

 佚名 莲池水禽图

 吕纪 秋景花鸟图

(从左至右)

 

 

红腹锦鸡                    鸳鸯

(展览配合展出馆藏特色鸟类标本)

荆楚风流

大江奔涌处,自有文明的火光劈浪而生。荆楚之地熔青铜的雷霆、漆器的星芒,更以屈子行吟的江风,吹开百舸争流的壮阔长卷。这里的精神如江潮激荡——兼收并蓄的胸怀、九死不悔的风骨,终在书画中凝成浪漫不羁的笔意,让中华文明的筋骨,始终带着长江的体温。

 

(宋)米友仁 云山图(局部



(文字:伍奕璇   高添璧)